香积寺之战,让大唐精锐士兵尽毁,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香积寺之战,唐朝官军15万,叛军10万,激战四个时辰,官军阵亡7万,叛军阵亡6万,被俘两万。关键是,叛军有序撤退至长安,随后又离开长安。官军得胜,害怕重蹈覆辙,不敢乘胜追击,第二天才进入长安。可以想见,叛军强悍到什么地步了。香积寺之战因为双方都是精锐士兵,指挥官也都是名将,虽然互相也有骑兵两翼包抄的战术,但都被对方破局了,基本就是正面硬刚。

自午及酉斩首六万余,填沟堑死者众。这是资治通鉴原文,午时是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左右,酉时是傍晚五点到七点左右。也就是说唐军在一下午的时间斩杀了六万多叛军,更恐怖的时双方伤亡比几乎是一比一,唐军付出了阵亡七万人的代价以人数优势惨胜,如果不是叛军人少他都不一定会输。双方加起来一共阵亡十三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官渡之战打了两年,袁曹精锐尽出也没打死这么多人,香积寺一下午就死了十三万人,这场惨烈的代价就是大唐由盛转衰。

叛军是河北(黄河以北)地区的将士,河北地区不仅是抵抗游牧的第一线,还是兵丁来源,更承受繁重赋税,达到“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的程度。他们战力强悍是因为弱者活会死在游牧的铁蹄下,也部分归咎于朝廷的漠不关心。河北的造反其实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甚至可以说,当时河北的百姓是支持造反的,因为河北被唐朝关中的统治阶级压榨的太厉害了,这一战,耗尽了西北边军的主力,大唐帝国最精锐的军队自相残杀。

唐玄宗晚期,那时候朝堂腐败已经很严重了,又加上奸臣当道,苛捐杂税压的河北的百姓喘不过气来,唐玄宗还睡在帝国辉煌的美梦中,当时的叛军反叛就是为了清君侧,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双方都是为了百姓,只不过立场不同。当时河北渔阳等地赋税杂重,这些叛军也都是唐朝最精锐最能打的边军,而且被安禄山带了很多年,听安禄山的话,这些原因加起来,再加上安禄山鼓动,歪曲事实说李隆基被控制,要清君侧,这些叛军就跟着反了。

李唐从武则天下台以后就一直在向土地兼并和门阀统治的路上狂奔,而河北地区作为窦建德的老家被压制的最惨,而那些在朝廷得不到重用的将领都跑到了河北地区,比如崔氏家族的崔乾佑,薛仁贵的孙子薛纳,这是李唐皇室做的孽,这是需要还账的。

唐王朝建国靠的是关陇军事集团,当时和唐王朝死磕的是窦建德代表的河北军事贵族集团。后来河北集团斗争失败,被关陇集团从建国压制到玄宗朝(政治上的上升空间没有,赋税徭役比关陇多)。经历了百年多的发展,河北集团开始谋求更大的政治经济权利,但既得利益的关陇集团,不愿意分享权力(毕竟是从自己碗里抢饭吃)。

再后来随着玄宗朝日渐猖獗的土地兼并(府兵制崩溃,募兵制兴起,节度使权力日渐增大),底层百姓的生活日益艰难,这时候老百姓自然觉得是有奸臣蒙蔽了玄宗,而不是皇帝不行(毕竟玄宗朝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过的还不错)。这二者相加,也就导致了边军叛乱的不可逆发展趋势。安史之乱其实是如何处理新扩张地区民众的问题,大唐平等对待他们并给予其重要的实权官职,最后导致安史之乱。从此,中国退出扩张,也再也不想重走安史之乱的覆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