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是政治矮子或者战略矮子,只是破秦他表现太好了,成了众矢之的而已。灭秦是六国贵族的反扑,任何一方诸侯都不愿意让一个新的秦国产生。项羽也不是楚国的老大,头上还顶着个义帝,做事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才搞了个西楚霸王的名号分封诸侯,实际上是为了缓解其他诸侯的压力与敌意,这是相当高明的政治手段,而不是那些事后诸葛亮所分析得那样是昏招。而且项羽不定都关中也是为了后方考虑,事实上项羽定都彭城都多次被人攻打,要是项羽定都关中,后路一断,关中人心也不附,那下场只会更惨。
刘邦把精锐配给韩信,应该是想着汉弱楚强,对楚很难速胜,但汉对其他诸侯国则需要速胜,所以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既然刘邦把精锐分到了北线,那么在荥阳一带的刘邦就被大大削弱了。项羽想的也应该是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刘邦一路,再打其他不服的诸侯。但他没想到自己集中了优势兵力也啃不动刘邦,韩信一路告捷直接迂回到了自己的东面,然后彭越也在后面袭扰。所以项羽需要先集中优势兵力击败在自己家的彭越,但他一追不上逃跑的彭越,二是留守的曹咎兵团被刘邦吃了。然后他只能回来继续打刘邦,齐地只能让龙且率偏师去打,结果龙且兵团也被迅速吃掉了。
前期绝对是楚强汉弱。楚汉战争可以看作是:汉方有四匹马(指代兵团的实力):上等马韩信,次等马刘邦,中等马灌婴,下等马彭越。楚方四匹马:上等马项羽,次等马龙且,中等马曹咎,下等马项声。从结果来看,因为整体上楚强汉弱,所以刘邦玩的就是田忌赛马。韩信吃掉了龙且,刘邦吃掉了曹咎,灌婴吃掉了项声,最后一起吃项羽。
项羽的谋略也是不差的,分封诸侯那是没办法(毕竟人家反秦事业上也是出过力的),而且项羽还特意在分封时做了一些安排(比如让章邯等人封堵刘邦)。只不过没想到刘邦会得到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接搞定了章邯等人;然后天下还有那么多野心家(田横、彭越等人),结果四处救火,疲于奔命。
另外,项羽军事上谋略是很强的,看他在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前的各种布置就知道了。巨鹿之战时,先是派英布和蒲将军率领先锋渡河试探秦军,然后断掉秦军粮道,最后才亲率主力渡河破釜沉舟,先打退章邯部20万秦军,迫使他们和王离部20万秦军分开来,这才全力突击王离部,在击溃王离部后率领后来加入的诸侯联军围困施压章邯部,最后迫使章邯投降,兵不血刃就降服了20万秦军(钜鹿之战很充分体现了项羽的作战谋略,试探、断粮、分割、借势等等运用的非常精妙),彭城之战也是如此。
其实彭城之战也没什么对战略部署进行优化的空间,项羽就三万人,要冲击五十几万人,已经到极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一战搞定刘邦本人。不知道是楚军过于嗜杀和沉迷抢掠,还是没有提前安排敌军被击溃后的打击方案,项羽军往往无法精准击杀敌首,打田荣,田荣是被平原人杀死,田荣逃脱。打王离,是依靠诸侯一拥而上。
打刘邦彭越屡屡被逃脱,无法一击致命。这几乎是贯穿项羽战争生涯的硬伤了,相反刘邦韩信军团战前就有备案,在取得会战胜利之后迅速分配精兵追杀敌首,几乎都做到了精准打击、彻底歼灭才罢休,这是楚军所远不及的。但是换个方面想,刘邦要是真在彭城战败而死,他本人就成为贪功冒进、大意轻敌的失败典型而贻笑千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