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肉类需求中,鸡、鸭、牛、羊、猪、鱼是最吃的动物,在这些动物中,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属于食草动物,鱼、猪、鸡、鸭严格意义上属于杂食性动物,而牛、羊属于纯正的食草动物。同样作为人类饲养下的动物,猫这种常见的食肉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吃得很少(吃狗肉的并不少哈)。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人类肉食的偏好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人类吃的动物的特性
01,驯化
从人类常吃的动物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动物都是人工饲养下的动物,而且这些动物都是早期的人类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比如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鸡是由原鸡驯化而来的,而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的。
也就是说能够被人驯化是我们常吃的动物的特性之一。
02,对人类的作用
人类在选择驯化动物时,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驯化狗是因为狗的祖先是灰狼,而灰狼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被驯化后能够帮助人类更好的生存,猫的驯化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人类灭鼠。但是,猪、鸡、鸭等动物的驯化目的则不同了,它们被驯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吃,猪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是捕杀野猪会有危险性,人工驯化后的猪不但攻击性较弱还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肉类。
从上面这些动物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的繁殖能力强弱也是人类选择这种动物驯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人类吃的动物是有选择性的,而能够被人吃的动物大都是已经被驯化的野生动物,而不是真正的野生动物,而作为食肉动物的狗,之所以相对吃的人不那么普遍,原因是狗一直以来是作为人类的伙伴存在的,而猫由于体型较小,而且它也是人类的“帮手”,所以吃的也相对较少。
那么,人类为什么很少会选择野生的食肉动物吃?
在人类的食谱中,野生的食肉动物占比非常小,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三点。
01,获取难易度
野生的食肉动物都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而人如果选择捕杀它们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而我们现在的食性是长期形成的,其中有遗传的因素。在人类的早期,并没有先进的武器来捕杀它们,所以,获取食肉动物的困难和风险较大,是人类放弃吃野生食肉动物的原因之一。
02,难以驯化和不能量产
野生食肉动物野性十足,到现在为止,我们人类经过了数百万年的努力不过只是驯化了狗(猫并不算完全驯化,它同样有攻击性和野性),这足以证明野生食肉动物驯化的困难程度。
而且食肉动物的繁殖能力大都比较的差,即使驯化成功也不能为人提供大量的肉。
03,投入和产出比
食肉动物吃是肉,也就是说要养大一头食肉动物,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肉,这种投入和产出比是严重失衡的。就拿老虎来说吧,虽然一头老虎都在200斤以上,但是它每天就需要吃掉20斤的肉,而且老虎的生长周期较长。
所以,选择食肉动物作为人类的肉类来源显然是不科学的。
总结
人类之所以会形成现在的食物选择是有道理的,相对来说食肉动物难以驯化、不能量产、有攻击性且投入和产出比太高,都是人类放弃食肉动物,选择食草动物作为主要肉食来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