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其他第九大行星吗(有可能)

2006年,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天文学家把当了76年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除名。此后至今,太阳系再也没有九大行星,只剩下了八颗。由于冥王星不符合行星的定义,已经无法“复活”。但太阳系非常大,天文学家没有放弃搜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要找到第九大行星,不能去内太阳系。由于水星的运行轨道与牛顿引力理论的预言有偏差,19世纪的天文学家认为水星轨道之内还有一颗名为祝融星的未知行星,它的引力摄动导致水星轨道出现偏差。

然而,无论通过凌日法,还是直接观测到,天文学家就是无法找到祝融星。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它用时空弯曲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水星轨道的偏差,并表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局限性。

如果有第九大行星,它一定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更进一步说,潜在的第九大行星是在柯伊伯带之外。柯伊伯带紧挨着海王星轨道,它的最外层一直延伸到75亿公里之外。

柯伊伯带是一个圆盘状结构,里面分布着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柯伊伯带也有比较大的矮行星,比如冥王星、鸟神星、以及刚在2020年获得正式名字的共工星(取自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水神)。

由于潜在的第九大行星离太阳十分遥远,想要通过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到它十分困难,只能借助间接方法来搜寻。天文学家想到了当年发现海王星的方法,通过观测其他行星的轨道,再利用物理学计算出未知行星的位置。

19世纪20年代,在天王星被发现不久后,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理论预言有偏差。根据这样的偏差,天文学家推测天王星轨道之外还有一颗大行星对它施加了引力作用。通过牛顿力学计算,天文学家预言了第八大行星所出现的位置,据此果然找到了新的行星,这就是海王星。

如今,天文学家想再次通过该方法来寻找第九大行星。然而,八大行星的运行都完美符合理论预言,并没有受到未知天体的引力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柯伊伯带中的一些天体出现了反常的聚集现象,它们本应该是呈现随机分布的。

根据这种现象,天文学家推测这些天体是受到了第九大行星引力的影响。这颗新行星的质量估计为地球的5倍,近日点为300亿公里,远日点为1800亿公里,环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长达1.8万年。但遗憾的是,天文学家经过几年的搜寻,都没有发现新的行星,这不禁让人们怀疑它究竟是否存在。

现在,根据《arXiv》刊载的一项新研究[1],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再一次对此前的观测结果进行计算。他们的研究表明,柯伊伯带中的天体出现异常聚集有着99.6的置信水平,这意味着第九大行星很可能是存在的,只是之前的估算有问题。

根据这项新研究,第九大行星的质量应该为地球的6.2倍,轨道半长轴为570亿公里,轨道倾角为16°,公转周期为7400年。也就是说,第九大行星要比此前预计的更大,并且更靠近太阳,所以它也会显得更亮,这更有利于搜寻。

虽然先前的观测没有找到这颗新行星,但已经排除掉了很多观测区域,大幅缩小了寻找范围。随着主镜达到8.4米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在2023年投入使用,我们有望在两年后找到第九大行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