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规章制度和文明精神,而自古以来,中国各个时代也都有符合那个时代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触犯法律就会成为囚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历经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诞生的产物都是文明的载体,不管是古时候的吃食还是习俗,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瑰宝,而其中服装文化一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遍地生花,而且古代关于服装的讲究十分全面,包括阶级之分,尊卑之分,男女之分,甚至还有普通百姓和囚犯之分。
古代对待囚犯的待遇,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有的朝代不把囚犯当做人看,地位极其卑微,而有的朝代甚至连囚衣都买不起,不如秦朝,但同样的,也有的朝代,连囚犯的待遇都十分好,古代的宋朝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囚犯在宋代的待遇十分好,据说能吃饱穿暖,而且宋朝时候,对囚犯的家人也十分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国不同朝代对待囚犯的差距。
首先,秦朝。据史料记载囚衣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秦朝是最早给囚犯穿上囚衣的朝代。当时秦朝规定囚犯必须要保证服装统一,而且还不能与普通百姓相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权利措施,最知名的做法便是“书同文,车同轨”。而且秦朝时期,采用商鞅变法的一些严苛的法律法规,这样来约束秦朝百姓。
秦始皇上位后,还沿用商鞅变法的一些法规制度。然而再严苛的法规制度,也避免不了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犯罪,于是在秦朝严苛的法制下,也诞生了许多罪犯,而秦朝为了统一管理,就对这些囚犯进行统一管理,还设置统一囚衣,在秦朝每名罪犯可以获得两套囚衣,分别为夏天穿的和冬天穿的,而这些囚犯也会被送去做苦力,为了抵扣获得的囚衣的费用。
别小看一身单薄的囚衣,当时秦朝的囚衣的价格也是十分昂贵,折合人民币也需要440元,对于当时的贫苦老百姓来说,可谓是一笔巨额费用,因此囚犯一般就会被送去做劳力,劳役期间的生活也是十分艰难。
秦朝严苛的法律让囚犯生活确实十分艰难,而这样的严苛后朝也有所改善,最明显的改善还得到唐朝。到了唐朝时期,社会基本稳定,而且对于犯罪的制度也从“重刑”向“宽仁”转变。大概率是后朝时期的皇帝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因此对于百姓也是采用仁政治国,而唐朝皇帝也大多施行“仁厚”治国的理念。
唐朝除了采用仁政治国的理念外,对囚犯宽容的同时也重视囚犯的待遇。唐朝时期,不仅改善了囚犯所在的牢狱的条件,而且还对囚犯的囚衣进行改进。除此之外,唐朝时期对于囚犯家人的待遇也是十分周到,比如如果因为离家较远,家人无法提供衣物粮食的,还可以先申请让官府供给,后通知家属还费用。
这样的政策对于促进当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有帮助,也不至于在当时产生过度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而且社会稳定、人民安定的情况,还有利于王朝的统治。
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存在一个囚犯待遇很好的时代,那就是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十分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稳定,而且对囚犯也是十分宽容,这时期的人情很浓厚,由于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十分和谐,导致现在问到最想回到哪个时代时,现代人大多会回答宋朝。
但即便这个时代极具人情氛围,但该有的规矩也得遵守,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了北宋时代,囚犯这个团体还被分成两种,一种是已经判决了刑期的,这样的囚犯吃穿用全都由官府承包,等于是白吃白喝;而未决犯,也就是没有定下处决的囚犯,这类囚犯的吃穿用还得由自己承担,而且对于真的穷困潦倒、或者生活困难的囚犯,官府也不会弃之不顾,大多也免费提供吃穿。相比于唐朝,宋朝对待囚犯的待遇确实高了许多,也更加人性化。
随着朝代更迭,到了明清时期,也沿用了一些前朝的囚犯制度。朱元璋时期,十分推行礼教,明朝深知元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礼法不完善,没有制度的约束,于是朱元璋便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开始沿用前朝的礼法制度,结合唐朝的制度与治国观念,采取仁厚治国。
甚至明代时期对于囚犯的待遇更甚于唐朝,朱元璋甚至还给囚犯的囚衣在唐朝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改进,而且这时候的囚衣也不用囚犯独自承担费用。这时期的宽容一直维持到清朝。清朝继续沿用明朝的礼法制度,对囚犯实行仁政,而且还对部分地区囚犯的吃穿用进行新的改革,加入一些新的福利和待遇。
清朝时期的朝廷采用了中原人的儒家思想,采用“宽刑”,对待囚犯也施行了很多改革政策。在康熙十三年到乾隆四十四年间,朝廷也是不断对囚犯待遇政策作出调整和改革。
比如,完善了囚犯吃喝用度和穿衣方面的费用报销问题,还对其家人进行照顾,施行家人可以来此看望囚犯,还能够给囚犯送药等等规定。这些规定进一步对囚犯的待遇进行改进,然而古代经济也并不繁荣,那时候的政策下发下去,也不一定能让每个地方都如实照做。
因此改革有时候也难免会顾不全面,这些制度对于大城市,比如当时的苏杭等地方,可以享受这些新的待遇和政策,但大部分地区的囚犯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待遇,吃食和用度需要自己承担就不说,甚至囚衣的费用还得自己承担,而有的贫苦百姓或者普通百姓无法承担的时候,就只能等着在冰冷的监狱里冻死或者饿死。
而且如果是一些偏远贫苦的地区,囚犯甚至连囚衣都没有,到了冬天就处境狼狈,几乎都是穿不暖的状态,这样悲苦的结局也默默地昭示着古时候社会发展不全面的问题,也显示出当时社会的一些制度弊端和监管不到位的疏忽。
以上便是古代朝代对于囚犯穿衣制度和囚犯待遇的不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文明,很多非人的待遇已经被摒弃,而且发展至今,我国社会的法律制度也逐渐完善,既能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也不会因待遇不人道而造成人民反抗。
而从古代囚犯身上所穿的囚服的颜色也可以看出社会的阶级地位。上文也提到,中华文化的服装文化也十分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讲究。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阶级分化明显,分别为皇帝、王公贵族、朝臣、官员还有平民和农民。甚至于在夏朝的时候,社会上还存在奴隶。
而古代社会又是如何区分这些阶级呢?就是通过身上所穿的衣服。据记载,夏朝之后尚黑,而在古代人普遍的认知观念里,有三个正色地位十分尊贵,那就是黑色、白色和赤色。据说五行“金木水火土”当中水的代表色是黑色 ,而秦朝时期属于水德,这也就是秦始皇喜欢黑色衣服的原因。
除了以上“黑白赤”三个正色之外,还有与之相对应的赤褐色、绿色和紫色。这些颜色大多都是由正色混合而成,因此凸显出正色的高洁和尊贵。而那时候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诸人都认为囚犯地位卑微,因此给囚犯定下了统一的服装颜色就是赤褐色,古时叫“赭色”。
服装便是古代划分尊卑的依据,而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琵琶行》当中说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此处的“青衫”也是指当时的布衣百姓,地位低下,以此来抒发心中的烦闷。
西汉时期,贾谊还在其著作里印证了古时候靠衣服颜色区分社会贵贱。当时西汉汉武帝在位时期,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想要实现自己大一统的愿望,并且对朝服的颜色进行改变,统一正色为黄色。
古代的王公贵族们可以享有名贵布料制成的衣服,然而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巨大,且存在阶级分化和阶级歧视,因此百姓生活困苦,几乎都靠着农田收入来维持家用,根本买不起名贵的布料,因此古时候的百姓基本上都是麻布衣服,而且颜色也是单调的麻布本色。
直到后面社会发展起来,人民意识觉醒,晚期的朝代才允许普通百姓穿青色或者绿色的衣服,然而这种颜色的衣服在当时也表明了百姓地位的低下。有很多文学作品当中都会对人物的衣着进行描写,就是通过服装颜色、配饰搭配和衣服花纹来彰显这个人的社会地位。
如此明显的阶级服饰划分,也对最低等的囚犯进行了划分。古代的囚犯是社会最底层,上文说到,古代囚犯的囚衣都是赭色,而且布料的材质一般都是麻布制成,那时候的囚犯别无选择,只有这一种统一服装。而且据一些野史记载,古代的男性囚犯是没有上衣的,到了冬天也只能捡拾一些破衣服来御寒。
总而言之,古代社会的囚犯待遇也随着时代和社会思想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其实囚犯的待遇也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秦朝时期囚犯待遇严苛,因此可以说明当时秦朝的暴力政策,而后朝对囚犯待遇多有改善,也说明了当时社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采取仁政,同时也能证明社会发展稳定。
不论如何,现如今我们都处于文明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在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