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兵行险着,邓艾为何能灭蜀,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反驳

自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错用马谡,兵败退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一直被后人视为能够改变战局却未能用出的奇招。

许多人都说,如果诸葛亮听从了魏延的建议,那么,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灭蜀汉的结局将被彻底反转。

但果真能够如此吗?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与邓艾偷渡阴平的战略思路一致,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兵行险路,攻敌不备。

可为何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拒绝使用此计,将机会白白拱手让给了邓艾?

险之又险的子午谷奇谋

刘备去世四年后,辅佐少主的诸葛亮上呈《出师表》,请战北征,并于当年调兵汉中。

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动静着实不小,远在魏国的曹叡又岂能毫无察觉。

他这时上任皇帝才两年,年轻气盛,听闻诸葛亮开始有所行动,紧张中带着跃跃欲试。

他跟自己的臣子商量:“我们要不要先发制人,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散骑常侍孙资忙将他的蠢蠢欲动扼杀:

“汉中山路难行,贸然出兵动辄就得是十五六万士兵,算上运粮草的,加起来兵力更得翻倍。主动出击实在得不偿失。

不如据守险要之地,休养生息,不出几年,我国兵强马壮远胜吴蜀,到时才是出兵征讨的良机啊。”

曹叡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主动出击的念头,改为积极防守。

曹叡这边冷静了,诸葛亮却比他还要沉得住气。

不慌不忙地调兵调了半年,好像没了要打仗的动静。

诸葛亮和赵云一起驻扎汉中,魏延彼时正在汉中做太守,便也积极参与了此次行动。

诸葛亮耐心十足,静候着最佳的时机。

魏延却有些坐不住了。

他看近日练兵演武日渐频繁,估摸着是快要开战了,便找上诸葛亮,表示如若开战,自己有一奇计可用。

魏延站在地图前,向诸葛亮说出自己的计策:

“给我五千精兵外加五千运粮队伍,我将在十日内沿着秦岭穿越子午谷,直捣长安城下。

曹魏长安的守城大将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不堪大用,见到我军神兵天降,吓不死也定要吓得弃城逃跑。

到时我攻占长安,魏军赶来至少需要二十日,军师您带大军从斜谷进入关中支援我,根本用不了这么久。

如此一来,便可取长安!”

诸葛亮听完,摇着扇子,看着地图思索良久。

从子午谷入关中,地形险峻,六百余里山路,你如何能保证五千兵马能在十日内抵达长安?

魏延拍胸脯:“我带兵,您放心。”

你们抵达长安,如果夏侯楙提前有所防备,组织兵力反抗,急行军后兵困马乏的五千军士作何应对?

魏延道:“夏侯楙废材一个,绝没有那个胆量与谋略。他一旦弃城而逃,剩下的城中文人官员不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

我们率大军与粮草支援若在二十日内无法抵达,或是迟魏军一步,于长安城中的你等可有破局之道?”

魏延:“还全要靠军师您在后方部署策应。”

诸葛亮听完顿觉无语,好家伙,魏延这一计是实打实的兵行险招,毫无退路和备选方案,就是要与魏军拼一波人品和运气。

魏延对这一计信心十足,诸葛亮却苦笑摇头,蜀军此时断没有能破釜沉舟一战的底气。

面对魏延的不满,诸葛亮最终拒绝了“子午谷奇谋”,选择了更为保守的计划。

魏延的计划究竟有没有可行性,笔者以为应当是有的,只是这个计划的容错率极低,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到了诸葛亮不愿一试的程度。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扶持后主刘禅,却不能阻止“益州疲敝”

他只能更加谨慎,不敢行差踏错,更不能拿蜀汉一国命运去博一个渺茫的希望。

在这样的心态中,诸葛亮挥师北上,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

功败垂成的第一次北伐

相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兵行险招,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就显得异常保守谨慎。

从汉中赶到长安,一共有四条路可选,一是魏延提过的子午道,二是傥骆道,三是褒斜道,四是陈仓故道

然而,诸葛亮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条,走了位置更偏西、路途更遥远的陇西,穿越祁山

目的地也不是关中,而是凉州。

同时,他命赵云率军故布疑阵,打着诸葛亮的旗号,走褒斜道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的注意。

魏军果然中计,派出曹真带兵拦截赵云于斜谷。

而此时,诸葛亮已然抵达陇右,在魏军毫无防备之时,连取凉州安定、天水、南安三郡。

陇右的战报传回,魏国朝野震惊。

曹真连忙派张郃前往救援,诸葛亮早知魏军要来,便下令马谡驻守街亭,拦截魏军。

街亭的位置,正处在关中通往凉州的必经之路上。

可以说,守住街亭,魏国援军就将被完全拒于凉州之外,凉州便可全部收进蜀国的口袋。

但换言之,街亭失守,魏国援军也将源源不断涌入凉州,彻底打乱蜀军在凉州境内的一切部署。

马谡是诸葛亮顶着很大的压力,力排众议带来参与北伐的大将。

可诸葛亮此次北伐计划中最大的意外,也正是马谡带来的。

街亭之战,马谡失手了,不但失手,他还逃跑了。

在诸葛亮多番嘱咐“守城据水”的情况,马谡违抗了命令,放弃山下的城池和水源,率兵上山,想要凭借着山势对赶来的张郃进行阻击。

险要之处不守,却据守孤山,马谡在部下力劝之下仍一意孤行

最终,马谡被赶到的张郃率军围困在山上,切断水源。

没有水喝,很快军心散乱,不战自溃。马谡随后弃士兵于不顾逃回家中。

马谡的行动是出于愚蠢还是自负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失败带给此次北伐的影响是致命的。

诸葛亮命赵云布下的疑阵,本意便是拖住魏军,减慢魏军察觉陇西惊变、分兵来援的速度。

但由于赵云所率兵马不足,很快被曹真击败

而诸葛亮所率主力大军抵达陇西后,由于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完全跟不上,暂时全靠抵达凉州后归降的三郡供给粮草。

眼下诸葛亮最需要的东西便是时间。

他需要时间来对陇西完成实质上的占领,也需要时间将各郡的资源补给进行整合。

危机重重之下,马谡没能守住街亭,则彻底将此次北伐推向了失败的一端。

魏军入主街亭,援军进入陇西。此时孤军身处凉州而粮草供给不足的诸葛亮只能赶在魏军到来前无奈退走。

叛降的三郡重新归于魏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回到蜀国后,诸葛亮为此次北伐失败承担责任,自贬三等,同时“挥泪斩马谡”,以正军法。

从第一次北伐的整个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目的并不像他所说,是要一举“恢复旧都”

魏延“子午谷奇谋”的目的是要直取长安,一举攻破,捉拿曹叡。

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则是拿下凉州。

据守凉州,既能够迫近长安,又可远离魏国,拖缓其援军,为接下来的北伐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徐徐图之。

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比起“子午谷奇谋”投入上万精锐打一场若败必亡的险战,诸葛亮已然选择了最佳的方式。

令人惋惜的是,第一次北伐乃是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中最接近胜利的一次。

而后直至诸葛亮身死五丈原,五次北伐都没能大挫曹魏,为最后曹魏灭蜀留下了隐患。

子午谷奇谋VS邓艾偷渡阴平

邓艾偷渡阴平一战,绝对是曹魏能成功伐蜀的重中之重。

邓艾也是个爱兵行险招的大将,一生中跟过司马懿、司马师与司马昭,为父子三人打过许多胜仗。

诸葛亮、赵云死后,蜀汉大将后继无人,叛魏归蜀的姜维成了为数不多能依靠的主将

邓艾与姜维两人年纪相仿,各为其主,之间打了一辈子仗,结果到死姜维也没赢过一次。

是两人领兵打仗的水平十分悬殊吗?笔者认为并不见得。

在刘禅投降后,报给魏国的蜀汉人口,仅有九十四万,而其中士兵就有十万之多。

三分天下,蜀汉最弱。

而姜维或是诸葛亮的数次北伐,皆是劳师远征,兵困马乏,粮草短缺。

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邓艾能成功偷渡阴平,都与此脱不了干系。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邓艾、钟会、诸葛绪三人兵分五路伐蜀。

邓艾其实一直不认为现在是发兵的好时机,因为他大概是世上最了解姜维领兵作战能力的人之一。

但命令传下来,没有办法,不想打也得打。

按钟会的部署,邓艾将带三万人与姜维战于沓中,形成牵制;诸葛绪断姜维后路于阴平;而钟会则直取蜀汉都城成都。

不过姜维让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姜维听闻汉中危机,果断回援,赶在诸葛绪截断阴平前绕过他,将钟会堵在了剑阁关,两军对垒,钟会不得再进一步。

面对如此境况,邓艾没有赶去和钟会汇合,而是大胆出奇招,准备取道阴平山地,突袭江油

此仗不打则已,要打就打得刺激些。

而邓艾敢于如此莽上的原因,自然是有钟会正带着十几万大军,拖住了整个蜀汉唯一能打的姜维,致使成都空虚无守。

即便偷渡阴平一路艰险,会损伤些兵力,邓艾也有不少于五分的把握打哭刘禅那个草包皇帝。

于是,邓艾带兵偷渡阴平,突现江油,一举冲到了蜀汉的老巢,刘禅果然很快投降。

伐蜀之战由此大胜,“偷渡阴平”更是给邓艾的战绩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35年前意欲横穿子午谷的魏延,有着并不输给邓艾的胆识与智谋,也不怯进入六百里险地的秦岭山地。

但他身后没有十几万大军能为他制衡敌军,只有诸葛亮二十天才能赶来的补给与支援。

魏延面对的也不是无一抗鼎大将、只有一个孱弱君主的都城,而是只能寄希望于夏侯楙不战自溃的长安。

魏延打下长安只是他们“收复旧都”的第一步,邓艾打下成都则是“灭蜀”的最后一步,心理上也是截然不同的状态。

此番对比之下,邓艾偷渡阴平的时机和胜机,都比魏延理想化的“子午谷奇谋”更加合适和充分

在一千四百年后的明朝末年,农民运动四起,其中“闯王”高迎祥亲自实践了一把“子午谷奇谋”。

被明军围追堵截之时,高迎祥决定入川蜀,并派五万精兵从黑水峪——险峻难行堪比子午谷的道路——进攻长安,夺取关中

然而,历经艰险从黑水峪走出的高迎祥,遭到了早有准备的孙传庭的伏击。

五万人瞬间被打得溃不成军,高迎祥也被捉住,落得惨死。

虽然高迎祥的失败并不意味着魏延的计谋一定会失利,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可能性:如若诸葛亮听取建议从子午谷突袭,同样会落得惨败也未可知。

毕竟正如毛主席所评价的那般:“此计太悬危。”

笔者以为,后人会因为诸葛亮没有听取“子午谷奇谋”而责怪其过于谨慎错失良机,正是出于一种看英雄名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深深遗憾转而对另一种潜在的历史走向抱以期许。

人们总是会想,如果蜀汉以“子午谷奇谋”取胜,或者马谡没有败于街亭,英雄历史的走向又该是一番怎样的辉煌。

华夏数千年的纷呈历史,都因为充满这些可能性而永远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