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造反时 士兵会听将军的还是会效忠皇帝 说出来别不信

是否效忠皇帝受到时局的影响。自古以来,人们常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自陈胜、吴广喊出后,历朝历代的造反者似乎都以此为口号和理由。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刘邦就不断面临着异姓王和将领的造反浪潮。

首个反抗刘邦统治的是燕王臧荼。刘邦亲自率兵征讨并击败了臧荼,随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也卷入了反叛案,最终都被制服。其他反叛者包括韩王信、燕王卢绾、淮南王英布、赵相陈豨,他们都相继被刘邦平定。为什么这些士兵不效忠刘邦,反而选择跟着反叛呢?

1、士兵效忠的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在刘邦时代,除了陈豨之外,那些反叛者几乎都是异姓王。异姓王制度是模仿周朝的分封制,这些诸侯王拥有封地、税收权、兵权以及部分政治权力,类似于独立的王国。士兵们靠诸侯王供养,与刘邦无关。这与周朝的分封制类似,封国内部一切事务由诸侯王决定,士兵们并不知道有皇帝的存在,只知道效忠诸侯王,因为他们的一切财富和生活费用都来自于诸侯王。

2、士兵受到裹挟

当诸侯王发动叛乱时,他们通常会裹挟士兵。如果有士兵不愿意参与反叛,那么他们将面临死亡的命运。即使有士兵想要效忠刘邦,也找不到途径。士兵们不敢表达不愿意的想法,除非反叛失败,情况恶化到不得不逃离的地步。

3、信息不对称

在古代,谋反是最严重的罪行之一,凡是与谋反有关的几乎都会被判处死刑,甚至是诛灭三族。一旦参与反叛,就没有回头路了。然而,古代信息传播并不发达,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诸侯王在反叛时通常会污名化皇帝,以正义的旗号行事,而士兵们没有了解事情真相的途径,只能相信他们的领导。很多时候,他们跟随反叛者,甚至不了解他们究竟为谁而战,因为信息不对称,他们只能听从诸侯王的命令。

古代将军们造反的背后通常有复杂的政治和权力争夺背景,士兵们通常会在这些动荡的时刻成为棋子。然而,他们是否效忠皇帝也受到时局的影响。如果皇帝强大,有能力控制国家,那么士兵更有可能效忠皇帝。如果皇帝无能或成为傀儡,那么士兵通常会更愿意效忠将军,因为有能力的将军通常会通过政变来谋取更多的权力和荣誉。历史上,成功谋反的机会越大,参与的人也就越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