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儿子(杨廷和儿子简介)

一门三进士有好几家:

最早被传诵的一门三进士是宋朝的苏家父子——苏洵、苏轼和苏辙。苏洵是父亲,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他们三人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都以文采出众的著名。传说苏洵在27岁那年还是一事无成,有一天,他看到前人一篇刻苦攻读珍惜时间的文章后,深受触动,他觉得这篇文章是专门为自己写的,联想到自己的文章水平,所以他开始发奋读书,并且不断走访师友,见识和文采都在不断增长,连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文采飞扬。

后来在嘉佑初年,苏家父子三人进京赶考,三人一举全部高中进士,轰动京城。他们的文章也争相被大家传诵,后世就合称他们为三苏,是最早的一门三进士。

第二家一门三进士是明朝的杨廷和杨家,二朝首辅杨廷和的父亲杨春又在成化十七年中了进士,后来一直官居湖广提学佥事。

杨廷和本人也是聪明绝顶,12岁就中了举人,19岁就中了进士,后来官拜首辅一直辅佐朱厚照,权倾朝野,在朱厚照死后,选了嘉靖皇帝上台,后来因为大议礼与嘉靖皇帝不和被罢官。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不但是进士还是状元,也是受大议礼之争,被贬官。这是第二家一门三进士。

还有一家是吉水县曾存仁与子曾同亨、曾乾亨父子三人,但这三父子没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和贡献,所以不太出名。

现在能看到一门三进士的历史记载就是这三家,不过看来进士只是一个敲门砖,想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声,还是要对历史有所贡献才行。否则即使是一家全是进士也没什么用。

[img]

明朝的杨慎是谁的儿子

杨慎(1488~1559)杨廷和之子,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廷和 明英宗天顺三年—明世宗嘉靖八年(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蜀郡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系文学家杨慎之父.官至首辅,性沉毅持重,于涪国经邦,革除弊端,政声蜚著;是明代一位著名政治改革家。 《明史》称杨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成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 杨廷和少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十九岁中进士.于明弘治二年(489)进修撰,参修《宪宗实录》和《会典》。正德二年(1507)初由詹事人东阁,专典诰赦,因与宦党相抗,得罪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改官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及至刘瑾伏诛,于正德七年(1512)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出任首辅。曾屡向武宗帝奏以去奸,正朝纲之计.奈宦官恶势力如瘟疫一般迷弥充蔽,诱导皇帝日事荒淫。既然无心振作,自不会认真采纳.但杨廷和认定目标,镇静持重以待发展,表现了政治家的气度.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侯朱厚熄自驻守地安陆(今湖化应山县)回京继位。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并9多余的工程。收纳宜府(河北宜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最后并说服皇太后,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倍将领江彬,于世宗即位后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缉拿,分别惩办。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史称“中外倚以为安”。世宗朱厚熜即位时,杨廷和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漕运等,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翕然称治”,朝野大悦,皆称颂新天子圣明并杨廷和之功德.因此进为左柱国,兼《武宗实录》总裁、“大礼”议起,杨廷和受到排诉。所谓“大礼”即议论世宗朱厚熜父亲的主祀与尊号,世宗帝意欲舍去原有宗法制度抬高本支身价,尊自己父母为帝为后,杨廷和以首辅之位据理规劝,以为应“继统继嗣”,尊武宗之父孝宗为皇考,与世宗议想不合.帝终按已意强行确定新帝系,重新培植亲信,进而打击阁臣,废除“新政”,恢复原来革除之弊政,旧势力重新抬头,“皇庄”、“官庄”重新发展。杨廷和痛心疾首,全力抗争,上奏章约三十道,然世宗无视,乃于嘉靖三年(1524)二月将其罢归故里新都.杨廷和去位后,世宗用大狱、廷杖、罢黜等暴力镇压了二百多位朝臣,勉强定了“大礼”。七年(1528)世宗《明伦大典》成,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籍为民。世宗八年(1529)杨廷和病故于四川新都县,享年七十一岁.于穆宗隆庆初年得以复官,赠太保,谥文忠.生平著有《杨文忠公三录》、《石斋集》传世.亦善书,笔法工整.清魏坤《倚晴阁杂钞》谓:“明《昌运宫碑》,大学士李东阳撰,杨廷和书。”

明朝四大才子分别是什么?

明朝四大才子分别是:

杨慎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等。他是明代三朝元老杨廷和的儿子。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的著作颇丰,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开篇词《临江仙》。

解缙

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他出生于江西吉水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出口成章,现在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幼时的对联趣事。

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青藤居士,明朝罕见之全才,在书法、绘画、军事及诗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王守仁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所以大家对王阳明这个名字更熟悉。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吴中四才子:

吴中四才子,指明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周文宾)。时下文史界在提及此四人时大都将他们视为整体,有的甚至将他们视为文学社团。

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杨廷和杨慎是明代的状元父子,为何最后会变成仇人?

杨廷和跟他的儿子杨慎是跟嘉靖帝变成了仇人,并不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这么严重的矛盾。小编的问题真的是“言简意赅”,无中生有,暗度陈仓。我们先说杨廷和,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小时候便凭借出色的文采而被众人熟知。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一生辅佐了四位先皇。

他十二岁便乡试中举,快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之后主要掌管修改国史。之后又连任几年的太子老师,职务内阁大学士。在明武宗驾崩后,因为他没有孩子,当时的杨廷和是首辅,可以说权力很大,于是就跟皇太后合谋废了明武宗认的干儿子,去辅助明武宗的堂弟继位,也就是之后的明世宗。可以说杨廷和是明世宗的恩人,他应该更尊重和感激杨廷和的,可是由于他不合礼仪的想法,让两个人出现了矛盾。他想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因为这个不对的想法让他跟很多臣子都发生了矛盾。杨廷和认为他的父亲只能封号“皇叔考”,但是有一些想巴结嘉靖帝的中下级官员就同意了这种想法,双方争论不休。还让一百多人入狱,杖毙了十几人,最后杨廷和心中不满便辞官回老家了。

杨慎跟他父亲有个相同之处,也是年少出名。他的文学成就是很显著的,创作过很多诗文。他的诗大都属于“婉约风”,抒发情感还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脚踏实地,刻骨钻研,喜欢精益求精。由于比较正直,因不满嘉靖帝的做法,他多次上书,不顺着嘉靖帝的做法而被流放到云南,最后流放至死,直到死后才安葬到老家。可见嘉靖帝真的把他们当仇人看待。

嘉靖帝的做法明着看就是想给父亲一个名分,实则是他跟大臣之间的权力相争,继而打破了当时的政治平衡。

杨廷和儿子是谁 杨廷和与杨慎是父子吗

杨廷和儿子

杨廷和,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其儿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明三子之首的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于他笔下。

杨慎 塑像

杨慎,状元入仕,由于生性正直,敢于直谏,其仕途也极其坎坷不平,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中过于坚持,一再上书不愿与盲目顺应皇上的奸臣共事并与群臣列宫嚎哭,引来杖责被流放云南,以此终老。

杨慎在历史上的文学成就十分显著,他流放期间创作量极大,至今留有诗作两千余首, 抒 *** 感的有江陵别内、宿金沙江等等;关怀民间疾苦的有海口行、观刈稻纪谚等;此外还有众多描绘河山、盛况的诗文。杨慎吸收六朝、唐初的诗文特点形成自己婉约之风,且对诗词歌曲等均有涉及,作品大多清逸绮丽。杨慎对于文学坚持自己的价值认同,既主张文法,又反对盲从复古,好李杜、勤探究,有着极其深厚的造诣。

儒学上,杨慎指出了儒学、心学皆存有“虚论不实用”的弊端;以及心学脱儒向禅学,喻指理学与禅学之间的联系性;此外,他还对于当时风靡的阳明心学进行了批判,指其违背儒学,然而最主要的是对于朱熹的强烈批判。

杨慎为人刻苦,无论文学、从仕均精益求精,是一代博学家,留下多本著作,个人文风凸显,且关爱百姓,心系国家,只可惜受到世宗的愤恨,终生流放至死,逝后才回故乡入葬。

杨廷和与杨慎

杨廷和,年少成名,其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明三子之首的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于他笔下。

杨慎 塑像

杨慎,字用修,也称作升庵,祖籍庐陵,出生于四川新都书香门第、官宦家庭,自小便聪慧过人,家庭教育氛围极好,与父亲杨廷和一样中举入仕,杨慎以状元进入翰林院任修撰官,参与编写整合《武宗实录》,逐渐开始了他极其坎坷的仕途。

由于杨慎为人一生正气,面对武宗忙于游玩不顾朝政的行为直言进谏劝阻后无济于事,于是一气之下辞官回乡。世宗登基后,杨慎再次被召回翰林院任官。此后,由于杨慎不畏权贵的性格,更是一再得罪了世宗。起初,他趁讲书的机会,屡次以世宗不妥之政来明里暗里批评他,尤其是在以其父为首的旧臣与皇上之间爆发的“大礼仪”之争中,杨廷和被迫辞官后,杨慎一再上书不愿与盲目顺应皇上的小人共事并与群臣列宫嚎哭,引来杖责被流放云南。

在流放期间,杨慎寄情于景咏物言志,不断坚持创作,仍始终关心民间疾苦,多作诗文来痛击不法行为,还为白族修著历史,协助平定叛乱,无论流落何处,均得各地官员善待。

世宗因为对杨家父子恨得咬牙切齿,因此其一生多次大赦,杨慎都未能归乡。

1559年,杨慎死于驻守边疆的住所,得游居敬送回故乡葬于父亲墓旁。明穆帝登基后得追谥文宪。

杨廷和历史评价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内阁首辅,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杨廷和任职期间,一度权倾朝野,做出了许多为政功绩,是明代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 剧照

杨廷和辅佐武宗时期,由于武宗荒诞无德,杨廷和屡屡进言未果,仍心系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得以正常运行。

杨廷和平定安化王造反,镇压起义将其诛之。武宗去世后,由于无后,遂与皇太后二人将其堂弟朱厚辛⑽世宗,得群臣赞同。

杨廷和在武宗去世后,除掉手握重兵的江彬。当时江彬深知自己为天下人所不齿,在同党造反时尚且犹豫不决,于是杨廷和以皇太后的名义将其追捕诛杀,并消除一众党羽,引得举国欢欣。

世宗未赴京城时,由杨廷和代理国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间,杨廷和不受制于皇上,得以大展身手,废除了武帝在位时留下的一系列弊端政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杨廷和加强边防军力,放遣武帝生前所囚的各方女子,减少赋税降低阶级矛盾,挑选人才以推行新政等等。杨廷和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均受到了举国上下的赞赏。

尽管其改革时间短暂,但仍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善财政情况,缓和阶级矛盾,使百姓生活也转好,对明朝中衰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与振兴作用。

杨一清 杨廷和

杨一清、杨廷和属于同一时期的人,皆是明朝有名的人物。两人都是明朝时期手握重权的朝廷重臣,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两人可以算是同事关系。杨一清、杨廷和都属于极富才华的人,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绩,在文学方面也有不少有作品流传于世。

杨廷和半身像

杨一清,民族为汉,明朝人士,历经四朝,当官五十多年,曾担任过不少不同的官职,最终坐上了内阁首辅这个重要位置,被世人称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由此可见,他的才华之高,被世人所赞扬,称杨一清的才华可以与唐朝有名的宰相姚崇相匹敌。杨一清在当官期间作出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成绩。比如修建边疆防御,平定外来者的进犯,促使军中纪律严明;设计除掉混乱朝廷的太监刘瑾极其党羽等。然而在后期,杨一清却被张璁等人陷害,病发后遗憾而死,死不瞑目。

杨廷和,与杨一清一样,同是明朝重臣,曾身居首辅之职。在位期间,他曾立功无数,为明朝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不仅极有才能,也极富名望。例如在担任东阁大学士时,勇于指责和抵抗当时权力极大的宦官刘瑾;平定了朱x引起的叛乱。杨廷和最后是因“大礼议”事件与明世宗意见不合,被削职定罪,到了穆宗时期,才得以恢复官职。

杨一清和杨廷和两人皆是明朝时期忠良之臣的代表人物,身居要职却未作出滥用权力之事,两人皆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了极大贡献。

杨廷和和王阳明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甚至在明武宗去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掌管朝纲,但在大礼仪事件上由于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

王阳明 画像

而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不但是一个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明代的哲学家和军事家,于正德年间入仕,曾多次参与平定江西叛乱与宁王之乱等等,此期间朝廷一度处于首辅大臣杨廷和权倾朝野的状况,那么王阳明与杨廷和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中所周知,正德年间,王阳明起初是被兵部尚书王琼提拔上去的,由于其才干受到王琼的赏识,于是将之推荐为御史以巡抚各地,王阳明才有机会得以在多个叛乱中展现身手,因此,王琼可谓是王阳明的恩人与伯乐。然而杨廷和与王琼之间呢?

杨廷和与王琼的关系十分恶劣,两个人是死对头,武宗去世以后,杨廷和长达三十多天总揽朝政后,世宗才上位。为了得到更多主张,杨廷和便上书检举王琼的种种罪状,使其入狱,二人互相攻击一段时间后,王琼最终被充军发配边境。因此推断,杨廷和王阳明的关系也不会融洽。据悉,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后,尽管加功进爵,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俸禄,也是因为杨廷和的关系。

且杨廷和的儿子杨慎,还一度批判风靡一时的阳明心学,因此种种迹象之下,想必杨、王二人关系不佳。

民间传说:贞洁烈女

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统治时期,池州贵池有位叫唐贵梅的姑娘,十六七岁时被嫁给了同乡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不但穷,而且丈夫体弱多病,家里家外的操劳都靠着唐贵梅打理,他她却从无怨言,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

但朱家却有位极品,她的婆婆性格凶狠泼辣,品行又不正,家里没钱又贪图享受,一来二去就和一位徽州商人好上了。

商人这次和婆婆幽会后出手非常大方,额外送了许多金银丝帛,让她把唐贵梅托下水,以便和他私通。奇葩的是,婆婆见钱眼开,毫无操守,痛快的就答应了商人的要求。

回家后婆婆就不停的唠叨,说家里太穷,只有和商人好上了才能改善生活,替丈夫治病,还教了她一些讨商人喜欢的法子。但唐贵梅深受明朝时期的贞节观念影响,把贞节看得比命还重,坚决的不答应。

婆婆气极了,抽了个鞭子便狠狠抽了起来,雪白的肌肤顿时就变得通红,但唐贵梅还是坚决不从。失去理智的婆婆又把铜棒烧红,烫得她死去活来。唐贵梅发了毒誓,就是死也不会答应商人的。

婆婆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第二天就到官府里去控告她,说媳妇不孝,在家里虐待自己。明朝是以孝道治国的朝代,要是谁虐待老人,那可是大逆不道。说完后婆婆还展示了几道伤痕,说就是媳妇唐春梅打的。县令听后气愤不已,很快派衙役把唐春梅抓进牢狱。

商人很有钱,迅速通过某种渠道贿赂了县令,把唐贵梅打得死去活来,但她还是没有承认,说自己的品行乡邻都非常清楚。

但商人终究还是垂涎她的姿色,假意让婆婆把她保释出来,希望她回心转意。村民们看见唐贵梅回来后,都替她鸣不平,希望她把实情告诉官府,必要时还可替她作证。但唐贵梅说,这样做了的确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誉,但婆婆的晚节就难保了,她再也不能抬头做人。

唐春梅始终不肯说明实情,宁愿含冤受屈。某天晚上,她更是想不开,吊死在后园的梅花树上。

早上婆婆又拿了木棍前去教训她,却发现屋内空空如也,等找到时,发现唐贵梅的尸体都快僵硬了。

婆婆看见儿媳死了,终于号淘大哭起来,左邻右舍听见声音后以为唐春梅又被打惨了,纷纷前来劝架,却发现她早已死去。乡邻说,她活着的时候你百般虐待,还要去诬告她。现在她死了,你高兴才对,怎么哭起来了呢?

另一乡邻说,也许她良心发现了。

明朝等封建社会后期修建的贞节牌坊

哪知婆婆抢过话说,如果她还活着,商人定会拿更多的银子给我,现在她死了,商人肯定要把以前送的东西要回去,没有钱我活不了啊。

乡邻们听后没一个不切齿痛恨的。

婆婆的美梦泡汤后,连唐贵梅的尸体也舍不得收,就这样在树上挂了三天。奇怪的是,她的容颜仍像活着时一样动人,堪与梅花比美。

后来,唐贵梅的事迹被明朝嘉靖皇帝时期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文学家杨慎所得知,他作了《孝烈妇唐贵梅传 》,以彰扬明朝所倡导的贞节观。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朋友烧火做饭

近日,江苏徐州一所幼儿园因其开设劳动课程而备受瞩目。通过发布孩子们在烹饪、养鸡、缝纫等劳动活动中的视频,该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