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实验又一次落空 科学证实反物质也会受地球重力影响

万物皆由微观粒子构成,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和其组成部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一般来说,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带负电荷。然而,这些粒子的电荷属性并非一成不变,事实上,电子和质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电子带负电,而带正电荷的电子被称为正电子或反电子。同样地,质子的反粒子是带负电荷的负质子,也被称为反质子。

反粒子的概念最早由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在1922年提出,并在1932年由安德森实验证实。实际上,每种粒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除了一小部分粒子的反粒子与其本身相同外,大多数情况下,每种粒子都有带相反电荷的反粒子存在。

中子有反粒子,但不是中子本身。或许有些人会感到困惑,中子不是电中性的吗?那么反中子是什么呢?实际上,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的复合粒子,被称为强子。因此,中子和反中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反中子由带有分数电荷的反夸克组成。

由反粒子构成的反原子组成了反物质,反物质构成的世界被称为反世界。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几乎完全由普通物质组成,而不是反物质呢?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宇宙在诞生之初普通物质比反物质稍微多了一点点。

目前,人类追求可控核聚变,但反应后只有0.7%的物质会转化为能量,与之不同的是,正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反应,将物质百分百转化为能量。因此,科学家将反物质能量称为宇宙中的终极能源之一。许多科幻作品中的太空飞船利用反物质能量推进,实现极高的速度。如果反物质被用作武器,其威力将超过核武器。

尽管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反粒子的存在,但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却尚未被发现。科学家目前只能在实验室中以巨大的代价制备出少量的反粒子,因此在短期内,人类无法利用反物质能量。

反重力是一种物理学上的假设,它是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中推导出来的概念。理论上说,如果物质具有反重力或反引力属性,那么它将不受引力影响,可以在没有能量或外力支持的情况下悬浮在空中。实际上,科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反物质不存在反重力现象,只是一直缺乏可靠的实验验证。

相关推荐